交互式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實踐
?? ??????????????????????????????????????????????東雪珍
?? [摘要]以電視為媒介,通過師生互動、人本互動、人機互動等多種互動方式指導學生開展課外名著閱讀,促使學生在“悅讀”情境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交互式閱讀訓練的基本過程。交互式閱讀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具有重大意義。
[關(guān)鍵詞] 交互式閱讀;課外英語閱讀;英語教學
一、引言
在高中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受到了高度重視。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設(shè)有11個模塊,閱讀量相對較,但尚不足以培養(yǎng)學生較高的閱讀能力,這就需要英語教師有效利用課外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實驗稿)》(教育部,2003)在語言技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量提出了明確要求:除教材外,六級課外閱讀量應(yīng)累計達到18萬詞以上;七級23萬詞以上;八級30萬詞以上,九級更是要求能閱讀一般的英文報刊、雜志、英文原著等。最近幾年來,江蘇、浙江、福建等地高考試卷中增加了名著閱讀,閱讀理解部分的總詞數(shù)也有所增加,這就意味著考生必須加快閱讀速度,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就成了一線教師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在高考指揮棒下現(xiàn)行的課外閱讀基本上等同于做大量的閱讀理解練習,這種考試式的閱讀不僅耗時低效,還會極大地挫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長此以往,無疑會使學生從根本上喪失閱讀的興趣。修紅英(2009)在一項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67.7%的學生對閱讀興趣一般,24.9%的學生不感興趣,很多學生都是把閱讀當作一項學習任務(wù)來完成:閱讀完文章后,關(guān)注的主要是答題正確率,而不是文章所傳遞的信息。筆者認為,交互式閱讀模式是指導學生開展課外名著閱讀的有效策略之一,它創(chuàng)設(shè)的是一種“悅讀”情境,著眼點在興趣的激發(fā)上,落腳點則在高效的達成上,這對單向性大題量訓練(考試式的閱讀)可以說是一種極好的修正和反撥。
?
二、交互式閱讀模式
心理語言學家把閱讀過程描寫為三種模式:即自上而下( top--down)模式、自下而上 (bottom--up)模式和交互式( interactive)模式。
交互式模式認為:交互式閱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信息的綜合加工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以背景知識為基礎(chǔ), ?讀者主要通過自己已有的語言知識和經(jīng)驗對文章進行認知加工;自下而上則以課文為基礎(chǔ), 從辨認字母開始,逐步組成單詞、詞組、句子、語段等,閱讀就是逐級由語言、詞素等最基本的單位聚合而上,向整體意義發(fā)展的過程( Carrell, 1988)。Rumelbart (轉(zhuǎn)引自阮周林,2001)認為閱讀過程存在不同等級層次的技能和信息, 這些技能從低級到高級,包括字母、單詞的辨認、句子的理解、銜接手法、段落結(jié)構(gòu)、語篇話題、推理等,而句法、語義、詞匯、拼寫等信息能影響語言的感知。交互模式閱讀能以較高層次的技能和信息影響低層次的處理和分析,語篇的推理和單詞的辨認互相影響,互為作用。
本研究中,筆者采用交互式閱讀模式,通過電視講座引導高一新生閱讀英文名著,撰寫讀書筆記和讀書報告,同時完成《評價手冊》上的相關(guān)練習。閱讀材料選自《津津有味·讀經(jīng)典》系列叢書,除經(jīng)典英文名著外,本系列叢書還附有互動表演劇本和自主評價手冊,評價手冊由四部分組成:1. Before You Read,主要幫助學生學習整本書中關(guān)鍵詞的搭配,認識書中的主要人物,熟悉每個章節(jié)的標題。2. While Reading,這部分是各章節(jié)的配套練習,具體有:句子排序(Put the sentences in order),共5句; 選擇最佳答案(Choose the best answer),? 共4題;圈出正確的單詞或短語Circle the correct word or phrase,共10句;補全短文(Complete the summary by writing the correct phrase in each blank)。3. After You Read,請學生復述故事。4.Reading journal,請學生撰寫讀書筆記或讀書報告。這些練習不拘泥于高考形式,難度適中,有助于學生理解閱讀文章。
三、交互式閱讀在課外閱讀教學中的實踐
為了幫助高一新生在暑假里既能放松身心同時又能增長知識,海門市教育局與電視臺聯(lián)合打造了系列電視講座教學節(jié)目,節(jié)目內(nèi)容有初高中銜接教學、學法指導、名著導讀等。其中名著導讀由筆者負責,教學原則是讓學生“自由活動、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提升”,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紤]到高中生的認知和心理特點,筆者在講座中推薦了一些名著,如《時間機器》《所羅門王的寶藏》《哈利波特》《傲慢與偏見》等,并提供主要內(nèi)容、經(jīng)典名言、電影片段等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以《霧都孤兒》和《金銀島》為例講解一些可操作性強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在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的同時幫助他們快速進入角色,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一章或幾章的閱讀。 第一遍讀完后,要求學生利用自主評價手冊來檢驗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鼓勵參加讀書活動競賽,主要是撰寫讀書報告、心得、筆記等,通過電子郵件上交參賽作品,在全市范圍內(nèi)評選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在指導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時,以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主,實踐師生之間、人本之間、人機之間的多維互動,努力提高名著閱讀的效果。
(一) 師生互動—走“近”文本
高一新學剛剛經(jīng)歷了中考的磨練,脫離了任課教師的監(jiān)督,比起書本,學生更樂意看電視、上網(wǎng)等。怎樣引導學生走“近”文本呢?閱讀材料的選擇至關(guān)重要。如果學生拿到一本書卻沒有讀的欲望,教師的任何指導都是沒用的。選擇閱讀材料時,既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又要考慮學生的語言水平,還要考慮名著的使用價值。鑒于以上因素,筆者與教研員討論確定了譯林出版社的《津津有味·讀經(jīng)典》系列中讀物中那個適合初三年級閱讀的《金銀島》 和適合初三、高一年級的《霧都孤兒》。這一系列的讀物還配有MP3,供學生模仿學習純正的語音語調(diào),以及自主評價手冊,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wù)的過程中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在名著導讀節(jié)目中,筆者首先介紹了兩本小說的背景知識,請學生欣賞由這兩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片段。電影是動態(tài)的,集聲音、畫面、文字為一體,學生能調(diào)動視覺和聽覺等多種感官來參與,在欣賞畫面的同時傾聽臺詞,習得一些地道的英語表達。然后,講解 閱讀微技能SQ3R讀書法。其中,“S”代表“瀏覽”(survey),是指在讀一本書的時候,先概括地 讀一遍序或前言、內(nèi)容提要、目錄、標題等,對書有一個總體的印象,確定該書對自己的價值,以決定閱讀的方式。 “Q” 是“問題”(question),即通過瀏覽書的大小標題、黑體字等,推測書主旨大意,并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確定進一步研究的問題?!?R”指“閱讀”(read)、“復述”(retell)、和“復習”(review)。 “閱讀”指帶著問題進行深入閱讀,弄清概念和專業(yè)用語的含義,并勾畫出關(guān)鍵字、重點句、重點段落?!皬褪觥敝傅氖呛仙蠒?,進行記憶復述書的框架結(jié)構(gòu)、各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等。“復習”指舉一反三,對某個問題、概念從不同角度反復學習、理解,或從不同角度設(shè)置問題,并自行解答。
介紹完閱讀方法后,筆者向?qū)W生強調(diào)自主閱讀英文名著的重要性:狄更斯的文字是英語文學中的典范,閱讀他的作品不僅能積累大量的詞匯和表達,還能訓練用英語進行思維,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然后請學生聘請狄更斯作為“私人輔導員”,制定“教學”計劃(見下表),自我調(diào)整“教學”節(jié)奏,適時“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如積累的單詞、短語、句型、優(yōu)美段落等,及時反饋。
表1《霧都孤兒》閱讀進度
日期 |
章節(jié) |
完成情況(完成請√,或標閱讀頁數(shù)) |
好詞好句摘錄完成情況 |
家長/組長 簽字 |
Day1 |
Chapter 1 |
? |
? |
? |
Day2 |
Chapter 2 |
? |
? |
? |
…… |
? |
? |
? |
? |
(二)人本互動—走“進”文本
?通過閱讀欣賞、教師指導、制定閱讀計劃,學生就進入了文本。以《霧都孤兒》)為例,每個章節(jié)前都設(shè)有三個左右的問題,這些問題與小說內(nèi)容直接相關(guān),有些還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有助于他們較快進入文本,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與文本產(chǎn)生積極的互動。如果學生對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很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開啟下一章節(jié)的閱讀的話,那么讀前的問題就可以忽略。
在電視講座中,筆者指導學生完成某些任務(wù),以幫助他們減少回視,較快地進入文本。如讀完《霧都孤兒》第一章節(jié)后,請學生完成以下兩項任務(wù):1. 解釋標題‘It was Not a Good Beginning’ 的意思,這是一個開放式問題,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2. 將第二、三段改編成短文,請學生根據(jù)小說內(nèi)容及首字母提示填空:
Nobody knew about Oliver’s p_______. Oliver’ mother was found l________ in the street the day before Oliver was b________. She was brought to the workhouse and d________ immediately she gave b _______ to Oliver. (答案:parents, lying, born, died, birth)。
此段文字的改編依據(jù)江蘇高考的任務(wù)型閱讀模式,要完成這一任務(wù),學生必須深入文本,利用原有的圖式,重新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luò)。
電視講座時間有限,因此學生必須學會自學,而自主評價手冊正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好幫手。除短劇表演外,分析小說中某一人物、詞匯練習題、篇章結(jié)構(gòu)題、排序題等學生都可以獨立完成。 這些任務(wù)有助于學生將閱讀中獲得的語感轉(zhuǎn)換為學習和考試中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了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筆者將《金銀島》評價手冊第一章的練習呈現(xiàn)在PPT上,和學生一起完成任務(wù),并指導學法。如第一部分練習為“句子排序” (Put the sentences in order from 1 to 5):
??? ________The Captain was sick in bed.
??? ________ Blind Pew came to the inn.
??? ________ Jim brought the Captain rum.
??? ________ Jim’s father died.
??? ________ After getting the black spot, the Captain died. (隨書有光盤,光盤上有答案)。
解題策略:按時間、空間或邏輯順序找出首項和末項,再確定中間項目的順序。
(三)人機互動—走“出”文本
高中生閱讀文學作品可分為兩個層次:一般性閱讀和欣賞性閱讀。一般性閱讀要求讀懂即可;欣賞性閱讀則要求品味(呂瑞榮,1998,轉(zhuǎn)引自馬麗 2012)。走進英文名著,不僅僅是了解故事情節(jié)、學習語言知識等淺層次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方法之一是辨析作品所呈現(xiàn)的價值觀并從中獲取教益(馬麗,2012)。電視講座中,筆者留給學生一個思考題(也是參賽作品形式之一):What is the theme of the novel (Oliver Twist)? What inspiration can you draw from it?
以下是一位叫蔡昀含同學寫的讀后感部分內(nèi)容:
Find out “Olivers” in your life and do as Mr. Brownlow did. Love them and care them, which cost nothing but save much. They can be certain smallest words or actions, but the memory of them sometimes last forever.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thieves who are despicable and shameless, this world is still full of kindness and love. In the final analysis, love and care has numerous forms, there is love of forgiveness, love of trust, etc. but they all come from your beliefs in life. Charles Dickens said: “Love makes the world go around.” Let us, therefore, enjoy life and treat other people lovingly. And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soon.
盡管此文有些許表達錯誤,但作者的觀點表達得很清晰:要用愛心對待貧困者,甚至要善待小偷,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筆者和教研員在暑假里陸續(xù)收到了一些參賽作品,但參與面并不廣。因為是第一年嘗試通過電視講座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很多機制需要完善。受“國培計劃”的啟發(fā),筆者設(shè)想在暑期電視講座后,新學期組織一些跟進活動,如創(chuàng)建一個共同的博客,在各校任課老師的配合下,引導學生發(fā)表課外閱讀讀書筆記、讀書報告、美文推薦、英語歌曲、電影介紹等,鼓勵同學發(fā)表評論、跟帖等。每半個學期統(tǒng)計一次發(fā)表的博文篇數(shù)、評論篇數(shù)等,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習個體以及學習團隊(以校為單位)進行精神獎勵和適當?shù)奈镔|(zhì)獎勵。如果組織、管理得當,博客將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很好的平臺,并能有效輔助交互式高中課外英語閱讀教學。
四、對平時課外閱讀教學的啟示
在很多學校,平時的課外閱讀以做標準的閱讀理解題目為主,但這不是真正的課外閱讀。真正的課外閱讀除英文名著外,學生還可以閱讀報刊、雜志等。為了確保學生真正開展課外閱讀,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一定要酌情減少,甚至可以允許那些課外閱讀興趣高的同學不做規(guī)定的課堂作業(yè)。除了讓家長或組長監(jiān)督外,教師也要對學生的閱讀情況要進行抽查,不但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質(zhì),如請學生復述某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抽測詞匯等。更重要的是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學習型小組,開展生生互動。小組成員人數(shù)原則上不超過八人(Robbins,1990,轉(zhuǎn)引自宋玉梅、孫曙光 2010 ),考慮到中學大班教學的情況,建議按座位構(gòu)建六人小組,每個小組設(shè)組長一名,分管五名組員;全班設(shè)學習班長二至三人,分管組長,學習課代表一人,管理學習班長。學習小組既有個體的任務(wù),如詞匯積累,好句好段摘錄等,也有團隊合作的任務(wù),如撰寫讀書報告等。課代表、學習班長、組長逐級督促、檢查個體的任務(wù)完成情況;讀書報告等合作完成任務(wù)由小組互評后給教師“盲審”,即讀書報告上不標明小組的名稱,教師給的成績占30%(或師生共同制定所占比例),按比例給各小組加分。除教師的指導、反饋外,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能促使課外閱讀有序、持久地開展。
五、結(jié)語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是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主進行的閱讀,其優(yōu)勢是材料選擇的自主性和閱讀時空選擇的自由性。但由于缺乏教師的參與和指導, 往往表現(xiàn)出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又由于方法上缺乏科學性,主體的能動性也很難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也是“放羊式”的英語課外閱讀往往收效甚微的原因。以大題量的訓練(即考試式的閱讀)展開的課外閱讀,看上去似乎加進了教師的因素,但其主導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相反倒變成了一種束縛力量,嚴重地影響了主體閱讀價值的實現(xiàn)。交互式閱讀模式下的課外名著閱讀將教師和名著的因素引入閱讀過程,科學地運用現(xiàn)代媒體技術(shù),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前提下,通過師生、生本、人機等多維互動,將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閱讀興趣,對改變英語課外閱讀現(xiàn)狀,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xiàn)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要求,無疑有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Carrell , P. , J. Devine & D. Eskey.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 M ]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英)狄更斯著,(澳)科斯特改寫. 2012. 津津有味·讀經(jīng)典 霧都孤兒【M】. 南京:譯林出版社.
(英)史蒂文森著,(澳)麥瑟爾德改寫. 2012. 津津有味·讀經(jīng)典 金銀島【M】. 南京:譯林出版社.
馬麗. 2012. 淺談高中英語文學欣賞選修課的選材[J]. 中學外語教與學,35(5): 25—30
阮周林. 2001. 交互閱讀模式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 58—61
宋玉梅,孫曙光. 2010.? 學習型團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A]. 宮力. 交互式語言教學研究[C].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11
修紅英. 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自主閱讀—新課標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 [EB/OL].
http://www.studa.net/jiaoxue/091017/1634075. html, 2009-10-17/2012-11-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chǔ)英語教育)2013年第1期,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學外語教與學》2013,7 轉(zhuǎn)載)
?
【摘要】本文結(jié)合周末文化講壇、一節(jié)公開課和平時的教學,闡述高中階段英文詩歌的教學,探索有效課堂的教學路子,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關(guān)鍵詞】詩歌;英語;課堂;互動
?
? 譯林出版社《牛津高中英語》十一個模塊中涉及詩歌的主要是在模塊八Unit 1 The written word,Project中的詩歌“A Red, Red Rose”是用蘇格蘭方言寫的,不能算作英文詩歌的代表作。另外,高中英語輔導資料中涉及詩歌的就更少,所以英文詩歌教學沒有受到應(yīng)有的重視。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傳輸英語國家的文學和文化、給新一屆的學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上公開課時給聽課老師不一樣的感覺、應(yīng)對清華大學等大學的自主招生,筆者多次嘗試英文詩歌教學?,F(xiàn)以一堂公開課(接班上課)為例,談?wù)勗姼柙卦诟咧杏⒄Z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
一、詩歌熱身,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短片:一個可愛的嬰兒拿著一本書,咿咿呀呀讀書,并發(fā)出天真的笑聲,絕大部分同學受到笑聲的感染,禁不住大笑。教師引出話題:嬰兒在讀詩歌“Dream”,請大家在一分鐘內(nèi)背出這首詩(學生非常驚訝),背得好的同學有獎品,同時為所在小組贏得10分(本堂課有多次競賽,累計積分多的小組獲勝,每個組員有獎品),學生熱情高漲。與平時的沉悶課不一樣,不到一分鐘,學生已經(jīng)躍躍欲試。選了兩個志愿者背誦后,筆者請學生用以下句型表達他們的理想: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記:學生給出豐富多樣的答案,其中一個女生和男生都回答: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I will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教師說:You two can travel together (你倆同時周游世界),學生大笑。
【設(shè)計意圖】在陌生班級上課,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很重要,一堂課開始學生如果能活躍起來,接下來的教學任務(wù)比較容易完成。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是馬丁路德金演講中的名言,學生感受他的理想時談?wù)勛约旱睦硐?,同時為引出詩歌 ‘A Red, Red Rose’做好鋪墊。
二、源于教材,超越教材
請學生談?wù)摾硐牒?,教師談自己理想(學生笑)
T: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my son will find his true love.(Students laugh)They will love each other so much till all the seas go dry and all the rocks melt with the sun, just as the great Scottish poet describe in his poem ‘A Red, Red Rose’(導入詩歌“ A Red, Red Rose”)
(一) 閱讀文本 體驗詩歌
學生對照P66的注解自學牛津教材(譯林版)模塊八第一單元Project部分的詩歌 ‘A Red, Red Rose’,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字面意思和深層次含義,嘗試翻譯成中文后要求學生朗讀,其中一個男生朗讀時不流利而且語氣平淡,筆者開玩笑,“You haven’t fallen in love?”學生大笑。教師問:剛才的同學為什么讀得不夠悅耳呢?因為缺乏對英文詩歌基本常識的了解。
(二)詩歌的格律
要在短時間內(nèi)介紹英文詩歌的常識那不是件易事,為了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筆者用淺顯的例子介紹了詩歌的格律、韻律。
1) 詩歌的格律
a. 抑揚格(輕重格)如:So?deep?/?in?luve?/?am?I(黑體為重讀,其他為輕讀);b. 揚抑格(重輕格)Tyger!/?Tyger!/?burning?/?bright, In?the?/?forests?/?of?the?/?night ;c.? 抑抑揚格(輕輕重格) 如:Like?a?child?/?from?the?womb, Like?a?ghost?/?from?the?tomb,
I?arise?/?and?unbuild?/?it?again.
2) 詩歌的韻律
尾韻:最常見,最重要的押韻方式。
a)?聯(lián)韻:aabb型 (一二、三四行押韻)???????????????????????????
?? b)?交叉韻:abab型(一三、二四押韻)
c)?同韻:有的詩押韻,一韻到底,大多是在同一節(jié)詩中共用一個韻腳。
? ?了解格律和韻律后,學生欣賞該詩歌的錄音,再次朗讀,反復比照,體驗詩歌意境。
【設(shè)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但有不拘泥于教材
三、拓展欣賞? 舉一反三
簡介英文詩歌格律和韻律后,筆者通過土豆網(wǎng)播放詩人葉芝的經(jīng)典詩歌“當你老了”。
?????????? 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輕柔的音樂、形象的畫面、深情的朗讀吸引了同學們,接著學生分析詩歌的韻律:abba cddc effe。教師介紹詩歌背景。聽了相關(guān)背景知識后,學生為詩人四次求婚不成深感惋惜,同時對詩歌有了更好的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筆者讓學生模仿朗讀,體驗詩人的豐富情感,并發(fā)表感想。欣賞《當我老了》后,學生瀏覽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略),因為難度較大,學生主要體驗詩歌的韻律:abab, cdcd, efef, gg。
【設(shè)計意圖】學生了解西方文學,陶冶情操,鍛煉聽說能力。
四、創(chuàng)作詩歌 分享成果
?? 上海市盧灣區(qū)教師進修學院孫毅老師認為有效的英語詩歌教學一般要經(jīng)歷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詩歌賞析、結(jié)構(gòu)提煉、詩歌創(chuàng)作、成果分享、發(fā)展創(chuàng)新。對英文詩歌不太了解的學生來講,英文詩歌創(chuàng)作幾乎等同于“不可能”,所以第一步,讓學生從填詞、句開始:
題目:Life(生命),學生們4人一小組,合作完成任務(wù),小組之間展開競爭,寫出原詞的每個10分,寫出的詞有一定的意境加5分,寫出原句的20分,其他富有詩意的句子每句10分,得分最多的小組獲勝,第一、二名的小組成員都有小禮品。
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我給學生介紹了一個非洲男孩寫的詩歌(見下面),那是2005年獲得最佳提名的詩歌,文字淺顯易懂,但十分有力地抨擊了種族歧視。
?????????????????????? When I born, I black
When I grow up, I black.
When I go in sun, I black.
When I scared, I black.
When I sick, I black.
And when I die, I still black.
And you white people.
When you born, you pink.
When you grow up, you white.
When you go in sun, you red.
When you cold, you blue.
When you scared, you yellow.
When you sick, you green and when you die, you gray.
And you calling me colored??
接著教師給學生winter, friendship, my first love等話題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詩歌(能夠有韻律最好)。當宣布有獎朗誦自己的詩歌開始時,很多學生舉手。
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創(chuàng)作那么好的詩歌真是令人想不到,這樣的聰明才智是從“書面表達”中不可能看出來的! 學生在自我創(chuàng)作中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為了分享成果,筆者將同學的詩歌發(fā)到我的博客(http://wyuyjiu99.blog.163.com/),并歡迎同學提供修改建議!
【設(shè)計意圖】學以致用,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
五、詩歌結(jié)尾 家作布置
小結(jié): Today I have brought you into the world of English poems. I hope I have changed your way of thinking a bit.(今天帶同學們進入英文詩歌,希望改變了一點你們的思維方式)
By thinking, you change your belief.
By changing your belief, you change your expectation.
By changing your expectation, you change your behavior.
By changing your behavior, you change your performance.
By changing your performance, you change your life.
(通過思考,你們可以改變信念,通過改變信念,你們可以改變期待,通過改變期待,你們可以改變行為,通過改變行為,你們可以改變表現(xiàn),通過改變表現(xiàn),你們可以改變生活。)
家作:翻譯下列詩歌
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設(shè)計意圖】突出教學內(nèi)容,加強人生關(guān)、世界觀教育。 清華大學等自主招生、保送生考試曾有英漢詩歌互譯、英文詩歌理解等。
六、結(jié)語
筆者認為詩歌集知識與興趣為一體,適合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情感與價值觀的發(fā)展。聽說課、閱讀課、試卷講評課,都可以用詩歌來調(diào)節(jié)課堂氛圍。試卷講評課相對比較枯燥,講解前選取與完形、閱讀理解或任務(wù)型閱讀相關(guān)話題的詩歌作為熱身活動,學生上課熱情高漲,有效抵制一些消極情緒。2012年9月新接高三第一堂課,筆者用了以上教案,學生反響很大,感覺新教師知識淵博,教學方法靈活,課堂上學生充滿活力,他們期待高三最后一年非同尋常。受這節(jié)課的影響,現(xiàn)在仍有學生用英文詩歌的方式寫周記,學生Con Chunyan大多數(shù)的周記采用詩歌形式(自由體為主),感情豐富,表達細致。
英文詩歌教學符合多項高中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如八級語音知識目標:了解詩歌中的節(jié)奏和韻律;話題知識目標:熟悉有關(guān)風俗習慣,科學文化和文學藝術(shù)等;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英語交際過程中,能理解語言隱含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有較強的國際視野。學習英文詩歌是學好英語、欣賞語言美、培養(yǎng)語感的一個好方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人機之間、人本之間的多維互動教學形式關(guān)注生命,提升教育質(zhì)量。
?
【參考文獻】
【1】 孫毅. 高中英語詩歌寫作教學的嘗試[J]. 上海教育科研,?2008 (02).
【2】 張金秀,?孫小梅.高中英語詩歌教學的有效規(guī)律—對一節(jié)高中英語詩歌教學課的反思 [J]. 中小學外語教學,2011(06).
【3】周淑琴. 以詩歌為依托 感受英語的魅力—一節(jié)高中英語詩歌教學課的反思[J].
時代青年教育,2012 (03)
作者:東雪珍,此文發(fā)表在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 2013第1期
?
?
高三英語Project語言思維互動教法探究
??????????????????????????? ???????????????????????東雪珍
摘要:《牛津高中英語》十一模塊Project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本文通過M11Unit2具體教學案例闡述在project的教學時,開展多種互動提升學生讀寫等語言素質(zhì),同時關(guān)注學生的思維素質(zhì)。
關(guān)鍵詞:project, 互動
一、背景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是培養(yǎng)公民素質(zhì)的重要過程,它既要滿足學生心智與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需求以及高中畢業(yè)生就業(yè),升學與未來生存發(fā)展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shè)與科技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因此,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與社會意義?!比宋模簭娬{(diào)以人為主體,尊重人的價值,關(guān)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觀念。思維:在表象概念的基礎(chǔ)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 長期以來,高三英語教學圍繞高考這根指揮棒,想盡辦法提高高考成績,重知識,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有的學校將模塊九到模塊十一作為泛讀教材,有的學校僅僅在文章中劃線生詞、詞組讓學生背誦,至于Project,那就更沒時間做了。
英語是人們用來交流思想的工具,英語依靠語言和思維這兩個核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才有聽說讀寫的思想交流過程,才表現(xiàn)出它的工具性。決定聽說讀寫能力的是學生實際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單有語言能力而沒有思維能力,決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因此,英語教學應(yīng)將聽說讀寫訓練落實為語言和思維并重的訓練,并在此過程中有意識地關(guān)注學生思想、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形成和發(fā)展,才有可能實現(xiàn)它的人文目標。德國語言學家、哲學家洪堡特(Humboldt)認為,語言不僅有表意能力,而且還有認知功能,是“一個民族進行思維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種語言都包含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和世界觀。那么,高三英語教學怎樣兼顧學生的語言素質(zhì)和思維素質(zhì)?
模塊九至模塊十一含有較多的考綱詞匯,重視詞匯學習,無可厚非。但這些教材內(nèi)容豐富,涵蓋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各國國旗、英語成語、艾滋病知識、網(wǎng)絡(luò)犯罪、職業(yè)與技能、面試竅門、成功秘訣等,教材編寫意圖與《課程標準》高度一致。模塊十一第二單元主題為“getting a job”,Reading部分提供面試成功的建議,Project部分介紹英國的“修學實踐年”,對高中畢業(yè)生就業(yè)、升學與未來生存發(fā)展極有幫助,在進行教學設(shè)計時,我們可考慮這些眾多的因素。
二、教學設(shè)計案例
Module 11Unit 2中的Project“Mind the gap”文章不難,主要為學生寫有關(guān)修學實踐年的文章提供素材。教學設(shè)計時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上主要檢查學生理解課文的情況。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Step One Warming-up
高三英語教學時間非常寶貴,“磨刀不誤砍柴工”,每堂課的前五分鐘開展一些既有趣又有益的活動有助于學生心情愉悅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聽英文歌曲填歌詞;看或聽名人演講或故事談感想;精選高考優(yōu)秀文章,運用格式塔心理學,留出10個空格讓學生填空;背誦經(jīng)典短文等都是可行策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本單元教師給學生提供下列背誦文章:It’s great to have a dream, but to achieve your goal,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ladder to it. On the ladder you must have steps that will support the weight of all you hope to achieve. The first step on your dream ladder must be determination and the second devotion. The third step is discipline! The fourth is attitude! To be successful you must decide exactly what you want to complete, and then decide to pay the price to get it. 這段文字語言美,教師給全體學生三分鐘左右的時間背誦,之后抽一、兩個學生背誦(將寫有所有學生學號的紙片放在一只盒子中,由學生或老師從中抽簽);這段文字啟迪學生思維,要取得成功必須要有決心、專心致志的投入、自我約束,更重要的是態(tài)度!
【設(shè)計理念】能力培養(yǎng)重在平時,每節(jié)課前五分鐘安排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教學活動能激勵高三學生高效學習,讓學生讀、背誦經(jīng)典短文是激勵策略之一。上課鈴聲響之前,將要背誦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學生會主動誦讀,而且積極性會相互感染,良好的課堂氛圍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
Step Two Leading-in
導入部分為修學實踐的兩個例子,圖文并茂。例一為Tom旅游修學,Tom is 18. He is British. He has chosen to take a one-year break between finishing school and starting university. He just wants to broaden his horizons by visiting Australia. (劃線部分為學生要填的單詞)配有沖浪和艾爾斯巨石兩幅圖。例二為Branny在修學實踐年里做志愿者輔導孩子功課。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進一步了解背景知識:"Gap year" is a British English term that refers to a period of time, usually a year, when a student takes time off from full-time education. This year is generally taken before a student begins college or university….之后教師問學生:If you are given the chance, will you take the gap year and if you do, what will you do in the gap year? 這一問題激發(fā)學生了解更多gap year的積極性,為導入project的文本閱讀做好過渡。
【設(shè)計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是高中英語學習五大目的之一,提供兩個事例的目的是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在處理語言教學和文化的關(guān)系時,有人指出:“掌握語言知識有助于語句結(jié)構(gòu)正確。而熟悉有關(guān)文化知識則有助于理解和表情達意。”提供語言信息時,將部分關(guān)鍵詞挖空,形成一定的信息溝,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仍然注重語言與思維的互動。
Step Three Reading comprehension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理解Project提供的范文,為做project掃清障礙。閱讀理解部分設(shè)計五大問題:1. What is the gap year? 2: What do the British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and employers do about the gap year? Q3: Say something about school leavers taking a gap year.4. What are exactly the skills employers are looking for? 5.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taking a gap year? 第一、二題針對第二、三段的理解--gap year的定義以及英國政府、雇主、大學對待gap year的態(tài)度,第三題針對第一,第四至第六段的內(nèi)容即英國今年與去年中學畢業(yè)生參加gap year的情況,問題設(shè)計成表格形式,要求學生找到關(guān)鍵詞,并復述這三段。最后兩題針對最后兩小節(jié),讓學生記住修學實踐年的好處。這五個問題大多屬于細節(jié)性問題,但對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要求比較高,尤其是第三題,旨在提升學生尋找、概括、提煉、轉(zhuǎn)換相關(guān)信息的能力。
【設(shè)計理念】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閱讀材料,根據(jù)考綱要求,教師設(shè)計類似于高考的閱讀理解題目,不但有助于教師教研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克服舍近就遠、另起爐灶的流弊。回答問題、復述短文與機械背誦相比更能促使學生思考,并在更短時間內(nèi)將書本知識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
Step Four Language points
在整體理解的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理解五個語言點,涵蓋冠詞如:leave _____school(有無冠詞的區(qū)別);固定搭配如rather than, more than, other than的辨析;成語all a spade a spade等。語言點設(shè)計成填空、自編句子、翻譯等練習形式,學生獨立或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教師啟發(fā)、點撥,適當拓展知識點。
【設(shè)計理念】語言點精講精煉、為理解課文掃清障礙,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語言素質(zhì),講、練時間只占課堂的十分之一左右,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在“做中學”。
Step Five Writing
?課題的創(chuàng)作有制定計劃、分配任務(wù)、查找資料、編寫、修改、呈現(xiàn)等步驟,這些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內(nèi)完成,而且高三學生課后也沒時間上網(wǎng)查資料。鑒于此,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筆者設(shè)計了一項寫作任務(wù),即給中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寫封信(PPT上呈現(xiàn)部長的照片),建議中國實施修學實踐年。這項寫作任務(wù)與高考形式不完全相同,屬于開放式應(yīng)用型作文。要求學生先討論寫作要點,然后每個成員選一個要點來展開,寫作內(nèi)容不少于3句,寫完后小組交流,課后在大家修改的基礎(chǔ)上由一位同學組稿,然后在班上展示。評價方式以小組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jié)合,評出一、二、三等獎,復印后裝訂成冊,學生傳閱,同時對獲獎小組進行適當?shù)奈镔|(zhì)獎勵。
【設(shè)計理念】高中英語課程強調(diào)“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給教育部長寫電子郵件,結(jié)合課文中學到的英美發(fā)達國家的一些舉措,為中國高考教育體制的改革出謀劃策,能夠增強民族使命感,培養(yǎng)學生領(lǐng)袖潛質(zhì)。課程改革強調(diào)“發(fā)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這封電子郵件創(chuàng)作方式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教學反思
《牛津高中英語》中的project位于每個單元的最后,它基于聽說、閱讀、語法以及task中分類能力訓練之上,側(cè)重讀與寫的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教材編排意圖是教師指導學生開展開放性探究學習活動,通過小組協(xié)作,利用課外時間完成他們自己選定的課題。高三學生課外時間較緊,做一個標準的課題有一定難度,但不能因此只將Project板塊為應(yīng)試教育的素材,教師利用project的話題創(chuàng)設(sh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chǔ)上用所學到的詞匯、句型開展讀寫活動,培養(yǎng)學生直觀英語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采用先activities后reading的方式,將reading的材料作為學生開展活動的信息源之一,同時鼓勵學生從網(wǎng)絡(luò)、英語雜志、報紙上尋找相關(guān)信息幫助自己做好某一課題??傊呷⒄ZProject的教學應(yīng)堅持以語言和思維訓練相結(jié)合的原則,使學生的思維素質(zhì)和語言素質(zhì)同時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3. 洪堡特, 威廉?馮. 論人類語言結(jié)構(gòu)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fā)展的影響[M]. 姚小平,譯.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997.
4. 衛(wèi)燦金.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體現(xiàn)語言和思維訓練的核心作用【OL】.
http://www.cbe21.com/subject/chinese/printer.php?article_id=48
?
發(fā)表在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