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抓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契機
?? 江蘇省海門中學?? 金晶???
一千多年前,韓愈就在他著名的《師說》一文中指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逼渲械摹暗馈保桶枷?、品德、行為等各方面。韓愈把老師 “傳道”的職責放在了“授業(yè)”之前,可見老師對于學生德行、道理方面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學并非只是班主任的職責,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就包含了很多德育契機。
一、課前三分鐘演講
語文課前進行三分鐘演講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老師進行引導(dǎo)教育的一個良好契機。學生無論是評述身邊小事、社會熱點,還是介紹作家作品、名人軼事,一定會涉及到許多有關(guān)人生、理想、價值觀的問題。老師要抓住時機,讓其他學生進行評論、闡述啟發(fā),并由此引導(dǎo)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有學生介紹了著名建筑師、詩人林徽因與丈夫的瑣事及她致力于建筑事業(yè)的故事。在學生點評后,教師可以從更深層次上進行補充、引導(dǎo)。如再介紹一下抗戰(zhàn)時期顛沛流離下肺病復(fù)發(fā)的她仍堅持在病榻上閱讀資料,為寫《中國建筑史》經(jīng)常工作到深夜等片段。這在潛移默化中就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做事持之以恒等教育。這樣的德育滲透教育能真正起到水到渠成、潤物無聲的效果。
二、介紹作者及分析人物形象
在向?qū)W生介紹課文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跡時也可以進行德育滲透。如《我與地壇》的作者史鐵生二十歲上下就雙腿癱瘓,歷經(jīng)多次自殺和思想斗爭后選擇了努力活下去,讓學生明白生命誠可貴,要熱愛生活、珍愛生命;他殘疾后找尋不到人生出路時的彷徨與自暴自棄,讓學生明白在困難和逆境面前的正確選擇應(yīng)該是不放棄不低頭;他幾經(jīng)挫折后終于找尋到寫作這條路,讓學生明白只要努力,終究會有一條通往幸福的大道在等著自己;他在文學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就,讓學生明白當你真正用心去做事時,就一定會有所成就;他的母親在兒子遭遇不幸后的默默付出,讓學生感受到平凡卻又深沉的母愛,并對親情有了更真實、更深刻的認識。
在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時,也應(yīng)積極引導(dǎo)學生感受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段迦四贡洝分形迦说木窬辰纾逗笮颉分形奶煜橹邑懖挥?;《最后的常春藤葉》中老貝爾曼的人性的光輝;《一滴眼淚換一滴水》中伽西莫多的心靈美等。這些都能讓學生學會辨別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三、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探討
高中語文課文濃縮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蘊含著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積淀著人間真摯的情感,都是很好的德育材料。這一點也是語文三維學習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所要求的。如學習《記念劉和珍君》,要讓學生“認識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兇殘卑劣,學習愛國青年的革命精神”;學習《游褒禪山記》,要讓學生理解“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學態(tài)度;學習《拿來主義》,要啟迪學生懂得用批判的眼光繼承古今中外文化遺產(chǎn)、進一步繁榮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shù),等等。
四、課內(nèi)外詩句、名言警句的理解和體會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言簡意賅的名言名句。如學習《離騷》時,要讓學生銘記“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理解屈原 “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胸懷,體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理解屈原為解決人民的疾苦而不懈奮斗的精神;學習《石鐘山記》時,要讓學生感悟“事不目見而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的箴言;學習《伶官傳序》時,要讓學生牢記“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品評名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時,可以引導(dǎo)學生認識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以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
五、課外閱讀教學及批閱隨筆、讀書筆記、作文
語文課外閱讀也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熏陶。教師要加強閱讀指導(dǎo),教育學生在閱讀時不能片面追求情節(jié)的曲折離奇,更重要的是掌握其思想內(nèi)容,看到它的社會意義,提高思想覺悟,把語文能力訓(xùn)練與自身品德培養(yǎng)有機結(jié)合起來。
文為心聲,學生的文字是體現(xiàn)他們世界觀、道德、理想的一面鏡子,最能反映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所以語文老師還可以利用隨筆、讀書筆記、作文的批閱契機,與學生進行間接對話,隨時注意各種苗頭,寫下一些發(fā)人深省的話,及時糾正引導(dǎo)學生的思想。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寫出觀點正確、格調(diào)高尚、看法全面的文字,還能在思想層面上更好地去啟迪引導(dǎo)學生,使他們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長,思想變得更成熟。
?
其實,語文課堂的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滲透著德育教育的契機,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能勇于發(fā)掘,善于發(fā)掘,并把握住每個契機,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特殊功能,圓滿并高效地完成“教書”和“育人”的共同任務(wù)。